您现在的位置:电伴热带 / 信息资讯 / 新闻资讯

自调控伴热技术原理

来源:电伴热带  浏览次数:2589  日期:2014年8月26日

 

    自调控伴热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伴热方式,早在1960年日本就用直接通电法加热沥青管道来提高它的流动性。20世纪60年代初,德国布纳工厂通过架空管道用电感应加热法加热保温将乳液PVC聚合的聚合液送往喷雾干燥厂房。、加拿大等亦都自20世纪60年代起陆续在石油、天然气和化工等领域采用电加热法。它不仅操作方便、运行维护费用低而且控制性能比较好,能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将伴热温度调整到所需的工艺指标。 
    其伴热原理是用热电缆和所伴管道捆绑来达到伴热效果,一般自调控伴热电缆是由两根平行的镀锡或镀银的铜质导线构成,外敷一层具有PIC特性(temperature coefficient)的高分子半导体材料,最外层则为阻燃绝缘护套构成,由于这种平行结构,伴热电缆使用时,可根据需要裁剪成任意长度使用,采用二通或三通连接。在每根伴热电缆内,母线之间的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路导通数量,会随温度的影响而有变化,当伴热线周围温度变冷时,导电塑料的微分子产生收缩而使碳粒连接成电路,电流经过这些电路,使电伴热线发热。当温度升高时,导电塑料产生微分子的膨胀,碳粒渐渐分开,引起电路中断,电阻上升,伴热电缆自动减少功率输出。当周围温度变冷时,导电塑料又回复到微分子收缩状态,碳粒相应连接起来形成电路,伴热电缆发热功率又自动上升。

信息引用:电伴热

所属类别:新闻资讯
该资讯的关键词为:电伴热